各中心學校、直屬學校,各初中、小學:
現將溫州市教育局辦公室關于印發《溫州市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標準(試行)》和《溫州市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溫教辦裝〔2011〕29號)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溫州市教育局辦公室
關于印發《溫州市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標準(試行)》和《溫州市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標準(試行)》的
通 知
各縣(市、區)教育局,經濟開發區社發局,市局直屬各學校:
為充分發揮中小學實驗室、圖書館(室)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中的作用,進一步做好全市中小學實驗室、圖書館(室)建設工作,提升我市中小學教育裝備整體水平?,F將《溫州市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標準(試行)》和《溫州市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標準(試行)》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溫州市中小學實驗室建設標準(試行)
一、實驗用房
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校執行《標準》的“Ⅱ類”要求;城鎮和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校執行《標準》的“Ⅰ類”要求。有條件的學校按教育部《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要求建設。
(一) 實驗室范圍:高(完)中物理、化學、生物科目;初中、小學科學科目。
小 學
單位:間
室 別 | 類 別 | 4個平行班及以下 | 5--6個平行班 |
科學教室/ 科學活動室 | Ⅰ類 | 2 | 3 |
Ⅱ類 | 1 | 2 | |
實驗員室 | 基本要求 | 1 | 1 |
準備室 | 基本要求 | 1 | 2 |
儀器室 | 基本要求 | 1 | 2 |
生物園地 | 基本要求 | 1 | 1 |
注:① 學校規模大于36個班(6個平行班)的,以36個班(6個平行班)的數據指標為基準,每增加12個班(2個平行班),科學教室及其附屬用房各增加1間;
②新建實驗樓及整體搬遷的學校在實驗室規劃上,應充分考慮學校發展規模和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適當增加實驗室間數,留有一定余量。
(二) 實驗室數量:
中 學
單位:間
室別 | 類別 | 6個平行班以下 | 6個平行班 | 8個平行班 | 10個平行班 | 12個平行班 | 16個平行班 | ||||
初 中 | 初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初中 | 高中 | ||
實驗室 | Ⅰ類 | 3 | 4 | 5 | 8 | 6 | 9 | 7 | 10 | 9 | 12 |
Ⅱ類 | 2 | 3 | 4 | 5 | 5 | 6 | 6 | 7 | 7 | 9 | |
實驗教師辦公室(理、化、生/科學 | 基本要求 | 2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準備室(理、化、生/科學) | 基本要求 | 2 | 3 | 3 | 3 | 5 | 5 | 6 | 6 | 6 | 6 |
儀器室 | 基本 要求 | 3 | 3 | 4 | 5 | 5 | 6 | 5 | 6 | 6 | 7 |
藥品室 | 基本 要求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危險品室 | 基本 要求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生物園地/科學園地 | 基本 要求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注:①學校規模大于48個班(16個平行班)的,以48個班(16個平行班)的數據指標為基準,每增加12個班(4個平行班),理、化、生/科學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各增加1間。
②新建實驗樓及整體搬遷的學校在實驗室規劃上,應充分考慮學校發展規模和新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要求,適當增加實驗室間數,留有一定余量。
(三) 實驗室面積
實驗室包括學生使用的實驗室、儀器室(含各類標本室)、準備室和實驗教師辦公室等配套設施。
新建、改建、擴建科教樓、實驗室,實驗室的使用面積須達到下列標準的“Ⅰ類”標準要求:
小 學
單位:平方米
室 別 | 類 別 | |
Ⅱ類 | Ⅰ類 | |
科學教室/科學活動室生均使用面積 | 不小于1.58 | 不小于1.91 |
實驗員室人均使用面積 | 不小于6 | |
準備室使用面積 | 每間不小于18 | 每間不小于20 |
儀器室使用面積 | 每間不小于30 | 每間不小于40 |
注:“—”表示不作要求。 |
中 學
單位:平方米
室 別 | 類 別 | |
Ⅱ類 | Ⅰ類 | |
實驗室/科學探究室(理、化、生/科學)生均使用面積 | 不小于1.80 | 不小于1.92 |
實驗員室(理、化、生/科學)人均使用面積 | 不小于6 | |
準備室(理、化、生/科學)使用面積 | 每間不小于18 | 每間不小于20 |
儀器室(理、化、生/科學)使用面積 | 每間不小于30 | 每間不小于40 |
藥品室(化、生/科學)使用面積 | 每間不小于20 | |
危險藥品室(化)使用面積 | — | 每間不小于8 |
注:“—”表示不作要求。 |
(四) 實驗室通用要求
1. 平面設計要求為:學生第一排實驗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小于2.5米,邊坐的學生與黑板遠端的水平視角不小于30度;最后一排實驗桌的后沿距后墻不小于1.2米,與前面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大于11米。
2. 中小學實驗室演示臺均要求供電到位,設有220V的二孔、三孔插座若干,電源應設總控制閥和安全設施。
3. 儀器室與相應科目實驗室毗鄰設置,配備有滿足儀器存放的儀器櫥。
4. 準備室須水、電到位,配有準備臺、工具箱(常用類)、手推車等。
5. 實驗教師辦公室應單設或兼設在準備室或儀器室內,但不能設在化學藥品室內。也可各科目的實驗教師集中在一個辦公室集體辦公。辦公室配置有網絡信息接口,并配備計算機和教育技術裝備管理軟件。
6. 各科目的實驗室環境布置,有較高的文化品位,有良好的研究、探索、學術氛圍,具有啟迪作用。
7. 各科目的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有相應的防盜、防火安全設施。
(五) 實驗室專用要求
1. 物理實驗室(科學1)
實驗室學生實驗桌應供電到桌。教師演示臺有電源總控制設備,集中控制學生實驗電源,配有觸電保護器。光學實驗室應設遮光窗簾。教師演示臺設公用水槽。學生實驗桌固定且外觀整潔。室內電源線和電源插座安裝科學規范,不走明線,電源插座固定(或嵌)在實驗桌上。實驗室應配置網絡信息口若干,有一個實驗室配置數字化多媒體投影設備(計算機、數碼投影機或背投、視頻展臺和銀幕)。物理準備室應配備臺鉆、臺虎鉗等簡易加工維修設備。
2. 化學(科學2)實驗室
(1) 化學實驗室設有通風換氣裝置。
實驗室、準備室的換氣次數應不低于4次/h,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
普通高(完)中藥品室(櫥)、準備室及化學實驗室應安裝強制通風、排氣系統,吸風口安裝到教師演示臺和學生桌上,其余實驗室可采用自然通風加排氣扇通風。采用排風扇時,排風扇應設在外墻靠地面處,風扇中心距地面應不小于300mm,風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應設擋風措施,室內的一面應設防護罩。
采用排風到桌(化學)裝置時,風速應連續可調,各風罩口風速應基本一致,最大風速下可實現換氣次數不低于10次/h。室內環境噪聲不大于65dB。
(2) 化學實驗室的演示臺和學生實驗桌采用防酸堿阻燃面板,桌面以下水管不外露?;瘜W實驗室演示臺和學生實驗桌旁設置水槽,應設置鵝頸管水龍頭(銅質鍍鉻)。至少有一個化學實驗室電源安裝到桌,配置有網絡信息口若干,配備有數字化多媒體投影設備(計算機、投影儀或背投、視頻展臺和銀幕)。
每個化學實驗室須設置一個事故急救沖洗水嘴和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藥品應注意及時更換。
(3) 儀器室和藥品室分開。危險品室須單建,配有危險品柜,并符合公安、消防的有關要求。藥品柜中擱板宜設計成階梯式,應設計通風裝置;擱板面材應耐酸、耐堿、耐熱、阻燃。危險藥品柜應防腐,并有必要的安全措施。
(4) 化學準備室專設毒氣柜1個,與總排風管道相通,以做有毒害氣體實驗用。
3. 生物(科學3)實驗室
生物實驗室應設置觀察室和解剖室(或生化遺傳室)。生物觀察室的實驗桌帶觀察照明燈(走線要求與物理實驗室相同),學生實驗凳為可調節高度的5腳圓轉凳。解剖實驗室(或生化遺傳室)應供水到桌(材質、安裝要求與化學實驗室相同)。實驗室應配置網絡信息口若干,其中一個實驗室配備有數字化多媒體投影設備(計算機、投影儀或背投、視頻展臺和銀幕)。
4. 小學科學實驗室
小學科學實驗室的教師演示臺要求水、電到桌。實驗室應在靠墻一側安裝連排公用水槽,水龍頭不少于8個;水龍頭采用不銹鋼材質或銅質鍍鉻。在教師演示臺邊應設置一個事故急救沖洗水嘴。學生實驗桌面板應堅固耐用,適應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實驗室墻面及實驗室剩余空間等處應營造適合小學生好奇、探知科學的氛圍,做到生動活潑,體現個性與特色。實驗室應配置網絡信息口若干,其中一個室配備有數字化多媒體投影設備(計算機、投影儀或背投、視頻展臺和銀幕)。
通風換氣要求:科學教室、準備室的換氣次數應不低于3次/h,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5‰。采用排風扇時,排風扇應設在外墻靠地面處。風扇中心距地面應不小于300mm。風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應設擋風措施,室內的一面應設防護罩。
5. 實驗桌、演示(準備)臺、儀器櫥基本要求
實驗桌、臺、櫥基本尺寸要求統一,結構合理、實用、美觀。
(1)臺面:演示臺、準備臺尺寸不小于(L×D)1800mm×700mm,實驗桌生均有效操作面積不小于600mm×500mm。外觀應平整、無明顯縫隙,采用封邊處理的,封邊條不應有脫膠、鼓泡;
(2)臺面材料:材質應符合環保和相應的力學性能、理化性能要求。其中化學臺耐腐蝕、耐污染等要求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要求。
(3)演示臺和實驗桌均應有良好的穩定性。實驗桌前沿可設高約5mm的圍板,延伸到兩側的圍板長應不大于200mm。鋪設有管線到臺的實驗室,實驗桌與地面間應采取固定措施。儀器、藥品、標本、模型櫥的尺寸應根據功能和存放要求統一設計,數量應滿足全部器材的存放需要。
各類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設施的技術要求在本標準中未涉及的執行《浙江省中小學現代教育裝備標準》(浙教裝〔2005〕276號)。
二、實驗教學儀器配備標準
初中和小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執行 《浙江省初中教學儀器配備目錄》(試行)和《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儀器配備目錄》(試行)配備。12個班以下的初中、小學教學儀器配備達到?、蝾悩藴室?,12個班以上的初中、小學教學儀器配備達到?、耦悩藴室?。
高中教學儀器配備執行教育部《 高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標準》的要求,規模較大的學校根據教學需要增加儀器的配備。(均含教學軟件、參考書、工具書等相關實驗教學資源)
三、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高中(8個平行班)配備專職實驗教師不少于4人;初中(8個平行班)配備專職實驗教師不少于3人,規模較小的學校不少于2人;小學(4個平行班)配備實驗教師1人,規模較小的學??捎蓪B毧茖W教師兼任。規模較大的學校按比例相應增加實驗教師人數,以滿足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有3名以上實驗教師的學校設一名實驗室負責人,負責人應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驗教學經驗,組織能力較強,具有相應專業的中級以上職稱。中學實驗教師和小學科學教師應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學歷。實驗教師必須通過本地(縣、區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培訓和考核,獲得相應資格,持證上崗。實驗教師應熱愛本職工作。熟悉教材,能獨立完成本科目的所有實驗,正確指導學生實驗操作和進行實驗教學研究;具有較強的實驗技能、創新精神和管理水平。學校要關心實驗教師,合理制定實驗教師的工作量標準,明確勞動保護用品和營養費的發放標準,在工資、福利待遇、職務評定、晉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視同仁。
四、實驗室管理
(一) 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室和儀器室懸掛有《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安全預案》和《實驗室教師工作職責》,藥品室應懸掛《化學藥品管理制度》。學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儀器領用、購置、維護和損失賠償等具體管理辦法。所有規章制度應嚴格遵守、全面執行。
(二) 必須建立的賬冊有總賬、分類賬、低值易耗品賬。要求記錄及時、準確,并接受財務監督。做到定期盤點,賬賬相符、賬物相符,賬、卡、物相符率100%,低值易耗品的賬、物相符率不低于95%。
(三) 儀器及環境管理
1.儀器設備管理科學合理。實驗儀器設備全部入櫥,分類存放,合理排列(或按儀器編號或按實驗開出順序),定櫥定位;特高特大儀器設專柜;教師演示實驗儀器亦可與學生分組實驗儀器分開存放。做到科學合理、美觀大方、取用方便?;瘜W試劑分類存放要正確合理,劇毒藥品和易燃易爆藥品必須入危險品庫并嚴格管理。
2.櫥內儀器隨時處于可使用狀態。教學儀器設備定期保養、及時維修,并根據儀器不同要求做好通電、防塵、防潮、防銹、防腐蝕工作?;瘜W試劑瓶標簽清楚、完整。生物標本室應采取防潮、降溫、隔熱、防鼠、防蛀等措施,保持儀器、藥品、標本性能良好狀態。實驗結束應對使用過的儀器進行必要的檢查,保養后入櫥。每年對現有儀器設備作一次常規保養,完好率達95%以上。做到及時補充更新。
3.備用實驗儀器要另行裝箱,列清單備查待用,破舊儀器及時報損報廢。
4.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保持整潔,注意通風換氣,妥善處理“三廢”(廢氣、廢液、廢品),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保護師生健康,保證實驗安全。
(四) 實驗資料管理。實驗通知單、儀器借還記錄、學生實驗記錄、使用儀器情況記錄、儀器報損記錄、學生實驗報告、學期實驗開出率統計等相關資料完好齊全,每學期末整理并分類裝訂成冊存檔。
(五)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內容
1. 實驗室儀器設備賬冊的管理;
2. 儀器設備采購、入庫、借用、維護與報損等相關流程管理;
3. 實驗教學計劃安排的管理;
4. 實驗教學資料的管理;
5. 學校教育技術裝備統計管理。
五、實驗教學工作
(一) 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有實驗教學內容,并明確校長、教導處、教研室、教師、實驗人員的職責。每學期制定實驗教學計劃,有實驗進度安排,并保證實驗教學經費。
(二) 按教材要求開齊、開足、開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達98%以上。在教師和實驗人員的指導下,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組織開展學生課外科技活動。
(三) 分管教學的校長每學期至少聽4節實驗課,及時研究解決實驗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
(四) 有配套的實驗教學參考資料,配備有《中小學實驗室管理手冊》,相關學習資料、資源向學生開放查閱。
(五) 開展學生實驗操作考試(考核、考查),定期對實驗教學進行評估檢查,有效地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六) 改革、創新實驗教學方式、方法、手段,為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發揮示范作用。
溫州市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標準(試行)
一、組織領導
1.實行校長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館長由校長聘任,并落實相應待遇。
2.圖書館建設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做到對圖書館工作期初有計劃、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并定期研究圖書館工作。
3.學校應有計劃安排圖書館人員業務進修,并做好圖書館人員的考評工作。
二、隊伍建設
|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
人 員 配 備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24班以下,配備專職人員≥1人,24班以上每增加18班再增加1人。 | 1人(可兼職) | 24班以下,配備專職人員≥2人,24班以上每增加15班再增加1人。 | 每15班1人 | 24班以下,配備專職人員≥3人,24班以上每增加12班再增加1人。 | 每12班1人 | |
業 務 素 質 | Ⅰ類館應配備具有大專學歷以上(或中級職稱以上)的負責人和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專(兼)職管理員;Ⅱ類館適當降低要求。所有工作人員要經過市級以上專業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 Ⅰ類館應配備具有本科學歷以上(或中級職稱以上)的負責人和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兼)職管理員;Ⅱ類館適當降低要求。所有工作人員要經過市級以上專業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 Ⅰ類館應配備具有本科學歷以上(或中級職稱以上)的負責人和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兼)職管理員;Ⅱ類館適當降低要求。所有工作人員要經過市級以上專業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 |||
隊伍 穩定 | 管理人員保持相對穩定,五年內管理員更換不超過50%。年齡要求男50歲、女45歲以下人員占50%,具有基本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 |
三、文獻信息資源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
生均藏書 | ≥30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以上。 | ≥20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 | ≥40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以上。 | ≥25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 | ≥50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以上。 | ≥35冊,且年生均增加2冊。 |
報刊種類 | ≥60種 | ≥40種 | ≥80種 | ≥60種 | ≥120種 | ≥100種 |
工具書與教學參考書 | ≥120種 | ≥80種 | ≥180種 | ≥120 | ≥250種 | ≥200 |
藏書結構 | 符合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試行)》要求,結構合理,內容全面,有與學校教育目標相適應的核心資源和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書刊及校本教材,品種豐富、復本適量。 |
四、館室要求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Ⅰ類 | Ⅱ類 | |
生均面積 | ≥0.45㎡ | ≥0.25㎡ | ≥0.50㎡ | ≥0.25㎡ | ≥0.62㎡ | ≥0.30㎡ |
閱覽室 | 教師閱覽室Ⅰ類館按教師數的40%、Ⅱ類館按教師數的25%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2.1㎡;學生閱覽室Ⅰ類館按學生數的7%、Ⅱ類館按學生數的5%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1.5㎡。 | 教師閱覽室Ⅰ類館按教師數的33%、Ⅱ類館按教師數的20%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2.1㎡;學生閱覽室Ⅰ類館按學生數的10%、Ⅱ類館按學生數的7%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1.5㎡。 | 教師閱覽室Ⅰ類館按教師數的50%、Ⅱ類館按教師數的30%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2.1㎡;學生閱覽室Ⅰ類館按學生數的20%、Ⅱ類館按學生數的12%設座位,每個座位面積1.5㎡。 | |||
視聽閱覽室 | Ⅰ類館不低于45座、Ⅱ類館不低于30座,每座面積不低于1.9㎡。 | Ⅰ類館座位按不低于45座,Ⅱ類館不低于30座,每座面積不低于1.9㎡。 | Ⅰ類館不低于48座,Ⅱ類館不低于30座,座位面積不少于1.9㎡。 | |||
辦公室 | Ⅰ類館每座6㎡,Ⅱ類館每座5㎡。 |
五、設施設備
1.有辦公桌、出納臺、文件柜等。
2.有能滿足本館圖書、期刊數量的書架、期刊架。
3.有裝訂、防火、防塵、防盜、防潮、防霉、消毒、通風設備及防蛀措施。
4.照明設施齊全,采光通風良好。
5.配有計算機、視聽室、復制等設備。
六、管理
1.有明確的工作人員分工細則,并認真執行。
2.有文獻資料的采編、加工、借還、保管、賠償、清點、剔舊等內容的管理制度,有計算機使用制度、電子閱覽室規則和電子閱覽室使用記錄。
3.圖書館應有采購、驗收、登記、分類、編目、典藏、流通、閱覽等業務工作細則,有符合本校教育目標的圖書采購原則及采購計劃。
4.合理使用圖書經費,遵循采購原則和本校采購重點,定期采購圖書,嚴格辦理驗收手續。
5.圖書和裝訂后的過刊應分別設立總括、個別、注銷登記賬冊;現刊應設個別登記賬。要使用計算機打印各種賬冊,做到項目齊全,賬賬相符、賬物相符。
6.采用圖書館專業軟件管理,能輸入、輸出文獻編目標準數據(CNMRC格式),實現聯合編目和資源共享。工作人員熟練利用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定期進行系統維護、數據備份并有相關記錄或數據備份載體。
7.所有圖書、電子讀物按《中圖法》分類并適當掌握分類級次,期刊按《中圖法期刊分類表》根據各校實際情況分類。
8.計算機管理能夠滿足師生進行文獻檢索,能從題名、作者、分類、主題四個方面檢索書目。
9.購進新書應及時分編加工,10天內投入流通;新刊到館要當天登記、蓋章、整理,兩天內上架。
10.書、刊架排列科學合理、整潔美觀、方便讀者使用。依《中圖法》分類體系組織藏書,按知識內容實行書刊一體、藏借閱一體的方式或特色管理方式組織館藏,排架號順序不亂;書架上大小架標齊全,標識清楚、明確;核心期刊應按年度裝訂、入賬、排架借閱。
11.每2~3年清點一次所有藏書并做好清點記錄,及時剔除清理內容陳舊、殘破不全、復本過多、套冊不全的書刊;丟失及剔除的圖書應嚴格辦審批手續,及時處理賬、卡,做到賬、書、卡一致;及時修補破舊書刊,延長書刊使用壽命;及時清理丟失圖書的數據,并按年度打印注銷清單。
七、讀者服務
1.向師生實行全開架借閱,借書處和閱覽室教師全天候開放,學生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3小時,寒暑假應安排時間開館。有住校生的圖書館應實行夜間開放,做到“無休息日制度”。
2.每學年對新生進行圖書館知識教育,借書證發放率100%。
3.每學年編制新書簡介不少于兩次,為學校的教學、教科研和重大活動編制館藏推薦書目不少于一次,為重點學科教學編制書刊題錄索引100條以上,舉辦新書展覽不少于一次,按學生年齡段制定有利于學生成長和學科教育的必讀書目。
4.積極開展對師生的外借服務,提高書刊流通率。中學Ⅰ類館每年生均借書10冊以上,小學Ⅰ類館15冊以上;中學Ⅱ類館每年生均借書8冊以上,小學Ⅱ類館12冊以上;視聽閱覽室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10小時(與計算機網絡教室兼用的,必須要有專人管理和專門的管理規則)。
5.解答讀者有關書刊的咨詢,為讀者查找資料,開展書刊預約,開設文獻檢索、閱讀指導課,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利用圖書館知識的教育。
6.每學年專題開展一次以上的讀書筆記、剪報和文摘展、書評、征文、演講等活動。
7.Ⅰ類館應建立自己的主頁或在校園網上鏈接專題網站,利用網絡進行信息交流,能與外校進行文獻交流。
8.應開展科學研究,參與校本課程開發。并充分利用網絡搜集國內外最新教育動態和教科研前沿信息,為學校教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