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8-03 08:24 瀏覽人數: 來源:區教育局
各學校、幼兒園:
為著力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未來課堂,發揮課堂作為教育教學主陣地的功能,根據《溫州市教育局關于推進中小學指向“未來教育”課堂變革三年行動(2021-2023)的實施意見》(溫教研〔2021〕40號)精神與我區實際,決定從2021年至2023年,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未來課堂”建設暨第三輪課堂變革三年行動。
一、指導思想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培養面向未來、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目標,推進“三全四課五育”育人模式整體創新,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指向,遵循過程教育的思想,以日常課堂教學改進為抓手,聚焦學生學習全過程,以價值觀教育、學習品質、課堂新樣態、項目化學習、作業改革等五大重點項目為載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淀面向未來的課堂文化。
二、工作目標
通過三年行動,初步達成建設“未來課堂”的“135”總體目標,逐步構建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的“課堂新樣態”,基本形成中小學“未來課堂”行動策略和推進制度,激發辦學活力。力爭到2023年建設成為市級“未來課堂”示范區,市、區樣板校18所,100%通過達標校驗收。
具體目標為:
(一) 實現一個愿景:實現深度學習的真實發生,發展學生學科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發展學生5C核心素養,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新樣態。
(二) 聚焦三個關鍵:聚焦課程實施中的評價、學習、教學三個關鍵環節的一致性達成,追求課程與教學實施的高質量。
(三) 建設五大品牌:在前期實踐基礎上,打造由“價值觀教育、學習品質、課堂新樣態、項目化學習、作業改革”鏈接而成的“未來課堂”品牌。
三、基本原則
(一) 整體推進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立足課堂教學,深度結合教學管理、環境支持、資源建設等綜合性因素,系統搭建課堂變革路徑,持續推動我區中?。ㄓ祝┱n堂教學實質性變革。
(二) 重點突破
針對制約我區課堂變革的主要因素,聚焦大眾化教師的常態課中互動生成問題,繼續以“問題化學習”為主線,在教與學常規建設、應用分析和綜合評價的高階認知能力培養、班組學習文化建設、項目化學習、作業優化、學習評價改進等方面有顯性突破,促進課堂學習的主體之間實現交互式、多樣化的精準學習。
(三) 融通創新
融合教育改革大背景的內容與技術要素,鞏固成果,應用與推廣典型經驗,深度理解、綜合“問題化學習”“項目化學習”等課改流派的先進理論與實踐,特別是利用科學技術的力量支撐、觸發創新改革,實現課堂結構與樣態的轉型。
四、主要行動
(一) 理解課程,發揮課程結構性力量
1. 體現價值觀教育。價值觀教育要深度融入中小學課堂。學習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中小學課程德育的上海實踐》,明確、梳理學年、學期、單元、課時學科的學科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明確學科課程思想,形成價值觀融入不同學科的課堂案例;學習我市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探索,推廣《后疫情時期中小學價值觀教育48課》,總結各學段的班會課、學科整合的典型經驗,系統構建價值觀教育專題教學體系。
2. 學校課程結構化。課程目標的結構化,課程規劃要充分考慮到需要的多樣性和可能性,精確研制學年、學期、單元、課時的課程目標,滿足學生自主選課。課程體系的結構化,課程類型完整、豐富、均衡,加強學科內綜合、跨學科綜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獨特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以適應學生的差異和不同需要。課程內容的結構化,形成一條有內在聯系、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鏈條,幫助學生認識、理解學科中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以及相互間的聯系,促進能力遷移。課程實施的結構化,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建構,精準設計學習流程、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促進“評、學、教”的一致性,真正領會知識的內涵以及與生活世界的聯系。
(二) 研判學情,培育主動性學習品質
1.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發布的溫州市中小學學生學習常規為藍本,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專時專用,獨立鉆研,形成并發展有計劃的學習;引導主動預習、專心聽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合理把握學習過程;有意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自覺、靈活發散、聯想,學會系統學習。
2. 發展自主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通過概述、提問等進行信息的編碼、儲存、提取和運用,實現更好的記憶和理解,改進學習方法;通過合理的選擇學習方法的和技能,制定學習計劃、調節注意和情緒狀態、監控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自主評估學習效果,學會在連續的學習活動中調控學習行為;引導學生對學什么、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學習受何因素影響等問題的反思,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活動具有明晰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體驗(元認知)。
(三) 學法變革,積極探索新樣態課堂
1. 轉變學習方式。聚焦學習目標與起點,鞏固與發展“問題化學習”為主線的變革實踐,“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以學科的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精心設計學習支架,指導學生善于傾聽、串聯、反芻,實現交互式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自主設計、問題解決、交流展示”等完整的學習;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未來課堂走向沒有邊界的時空限制,基于特定的目標、興趣、需求,學習者能夠彼此連接,積極探索、實現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結合,通過問題協同、集體智慧探索解決問題,打通線上線下的泛在學習場景。
2. 發展學習思維。通過設計系統任務、關鍵問題、核心項目等路徑,學生在情境、交互、體驗、反思為一體的深度學習場域,從真實任務入手,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建立起聯系;通過概念性的視角了解、領會事實性知識,并從技能與事實性實例中獲得新知與理解、在應用與分析中形成概括性綜述與評判,實現與課堂參與者與三維知識的立體交互學習,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解決問題,能夠達成學習思維從低階到中階、到高階的螺旋式上升;能夠開展依托計算機支持問題解決的學習與研究,感悟、養成計算思維。
(四) 路徑多樣,重點突出項目化學習
1. 引導學生確立項目。以真實情境為背景,關注社會性議題,以“問題化學習”為引子,指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形成單學科、多學科、跨學科、超學科以及活動型等富有挑戰性的項目(比如短課時項目、長課時項目、STEAM教育項目)。
2. 不斷豐富學習流程。項目實施過程包括一系列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包括學習活動、核心問題、時間安排等。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對實踐階段的把握,包括探究、設計、討論等環節,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通過核心問題,指導學生在解決過程中聯系具體學科或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思考,引導和指導學生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探究,嘗試運用高階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引導高階學習的發生,并通過作品或表現來呈現已經達成的預期目標或學習結果。
(五) 精準作業,改進學習過程性評價
1. 優化課堂教學評價。堅持正確的教育教學觀,以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和學情為依據,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觀察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參與學習過程及學習成果上的表現,用科學的評價指標或語言反饋引導學生自主、交互學習,促成學生學習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動交流,支持思維發展。
2. 提高作業實施質量。深入研究學情和數據分析,精心選編基礎性課程中課堂與課后、課時和單元的練習、作業,注重教學目標、學習過程、作業及檢測的一致性,積極開展自主分層練習與作業的實踐;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長周期作業、跨學科作業等綜合性作業設計與實施;及時批改,精準反饋錯誤題目及其原因,及時彌補、鞏固、消化。
五、具體舉措
(一) 立項目,全員參與
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申報課堂變革的行動項目,其他學段自主申報。項目實施時間一般三年,要求在充分調研與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結合、移植成功的經驗,自主選擇立意明確、操作性強的方向展開實驗。區級項目名單,列入區年度“教學研究”專項課題管理,以課題研究驅動項目實踐。
2020年已經公布的第二輪第二批課堂變革項目,轉為“第三輪促進有效學習的課堂變革行動項目”,學校負責人若有修改、補報,請于2021年8月25日前將修改方案發鄭道春釘釘。
(二) 做活動,定期研修
學校每學期至少舉辦三次課堂變革的專題研討活動;集團校組成項目聯盟、校本研修示范校每學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觀摩會診、主題研討、學習交流等活動,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教師研修課程中基于課堂教學實踐研討的課時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二。
(三)設評比,注重積累
學校每學期至少舉辦三個學科教師課堂變革全員曬課活動,集團校每學期至少舉辦各校參與的兩個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賽課活動。同時舉行典型案例的征集、優秀項目、教學設計和“評-教-研”一致性窗口學校、先進教研團隊等專項評比活動。
(四) 抓創建,樹立標桿
從2022年開始組織區級課堂變革樣板校、達標校的評估,以創促建;同時做好市級示范校的推薦工作。
六、實施保障
(一)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甌海區打造“未來課堂”暨第三輪課堂變革領導小組,由金朝輝任組長,李玉宇、潘時暉為副組長,義務教育科、學前教育科、政工科、計財科、督導室、區教育研究院等科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潘時暉為辦公室主任,鄭道春為副主任,相關人員為成員,負責課堂變革的規劃、實施、考核等管理與推進工作。各學校與幼兒園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校長為第一責任人,負責變革項目的設計、過程推進,切實改進教學管理。
(二) 建立聯動制度
義務、學前教育科要做好宏觀政策引領、規劃指導和績效考核等工作,建立片區定期聯系工作負責制;計財科要做好專項經費保障;督導室要每學期組織專業力量對項目開展督查,指導落實與改進;區教育研究院要做好項目立項、審核論證、過程指導、專項調研等工作,保障項目有效實施;教育局、教育研究院相關人員要定期深入學校,推進課堂變革。
變革工作納入對集團校、學校年度考核的指標體系,開展專項督導。學校要對教師的課堂變革行為進行檢查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教師教學績效評定、評優評先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三) 突出專業引領
區級層面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組建課堂變革項目專家顧問組,各學科成立甌海區課堂變革學科項目指導小組,指導研究方向,把脈研究過程;學校通過集體備課等方式發揮學科教研組集體智慧和個人能動性,聚焦關鍵問題,從經驗型向實證型轉型,進一步提升校本研修品質。
借鑒跨區域的同類項目經驗,鼓勵參與全國性的學術研究聯盟,與其他地區開展合作性研究。
(四) 確保經費支持
設立行動專項經費。區教育局設立第三輪課堂變革項目專項經費每年200萬元,列入每年經費預算計劃,切實保障第三輪課堂變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積極推廣實驗成果。區、校要及時總結提煉課堂變革實驗的成果,形成具有學校、學科特色的課堂教學策略或范式,舉行成果評審、鑒定,對樣板校、優秀項目給予物質獎勵,有計劃組織典型經驗的提煉與推廣,實現資源、成果的共建共享。
附件:
溫州市甌海區教育局
2021年7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