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6-17 10:45 瀏覽人數: 來源:區教育局
各中小學(幼兒園),各直屬單位:
現將《甌海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溫州市甌海區教育局
2022年6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甌海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行動實施方案
為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根據《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社會〔2021〕1380號)、《關于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實施意見》(溫委辦發〔2021〕61號)和《關于兒童友好城區建設的實施方案》(甌委辦發〔2022〕13號)文件精神,結合甌海教育實際,現就我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制定以下方案。
一 、總體要求
(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聚焦“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改革的理念設計、系統建構、生態視野與人本立場,培育面向未來、走向未來的時代新人,激發區域教育發展新活力,切實提高教育改革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加快培育教育現代化新動能,著力構建甌海兒童友好教育高地網絡和兒童友好型學校示范點,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貢獻“甌海教育樣本”。努力創成兒童友好城區建設典范,為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標桿貢獻力量。
(二) 行動目標
深化教育五重構改革,圍繞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面向兒童的“權利友好、政策友好、空間友好、環境友好、服務友好、產業友好”六大可持續發展的友好領域,全力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暨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建設兒童友好型示范學校,建設兒童友好教育高地示范項目,助力甌海全域建設兒童友好城區,爭創溫州兒童友好城市教育示范標桿。
二、重點任務
(一) 打造兒童友好示范校行動。建設兒童友好試點學校,示范引領區域教育發展。發揮省現代化學校、溫州市未來教育窗口學校示范帶動作用,樹立典型,全面推進,引領全面發展,2022年建成10所兒童友好學校,2025年前建成40所。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和典型示范,構建滿足兒童需求、尊重兒童心聲、保障兒童權利的兒童友好型教育體系,形成彰顯甌海教育特質的標志性成果和辨識性標簽。
1. 建設兒童友好特色課程。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兒童視角出發,開發建設特色課程。結合學科教學,開發與實施學科拓展課程,以項目化學習為抓手,培養兒童運用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掘兒童的個性特長,結合兒童的興趣愛好,開發體藝類拓展課程。聚焦兒童社會實踐,結合勞動教育和研學活動,開發實踐類活動課程。
2. 創新兒童友好項目品牌。重點培育兒童友好空間、兒童友好服務、兒童友好政策、兒童友好課程等創新品牌,讓兒童友好學校在行動中亮品牌、樹標桿。
(二) 營造無欺凌友好環境行動。以校園友好關系建設為抓手,通過法制安全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1. 促進友好關系營造。一是兒童與物的友好,繼續推進學習場景打造;二是師生關系友好,建設和諧、交互式課堂;三是兒童之間的同伴關系友好,建立團結互助友愛的伙伴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兒童學習生活環境。
2. 推進法治校園建設。重視中小學幼兒園兒童平安宣傳教育,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法治資源教室建設,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不讓毒品進我家”“平安家庭建設”等活動,多形式運用以案釋法、模擬法庭等開展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提高法治素養。廣泛宣傳兒童保護法律法規,提高家庭、學校、社會和兒童自身保護兒童權利的意識和能力,杜絕校園欺凌、霸凌事件發生,創建無欺凌校園。
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起以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骨干,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建立心理輔導與危機干預機制,最大程度地預防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提升中小學心理工作室配備,建設兒童特色體育和心理課程,完善學校身心健康服務體系。
(三) 推進托幼一體化工作行動。以托幼擴面提質為基本,為兒童教育發展提供必需的資源與基本的服務需求。公民辦結合,突出建設公辦。
1. 科學建立指導體系。依托區早教指導中心開展照護服務管理、隊伍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配合推進“甌海掌上課堂”科學育兒指導活動,為社區家庭提供公益、普惠的3歲以下早教指導服務。
2. 全力挖掘托幼潛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挖掘潛力,積極開展 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及周末早教服務;2022年全區各街鎮公辦幼兒園至少有一所建立托幼照護服務。到2025年,新建、擴建、續建幼兒園25所,新增學位數約8500個,二級以上幼兒園托班開設率超過50%,初步構建全區幼兒園早教服務體系。
(四) 打造多彩成長型平臺行動。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推行“托管+拓展”模式,豐富兒童多彩課余生活,支持兒童參與學校公共事務管理與志愿服務,引領兒童健康幸福成長。
1. 深化課后服務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發揮特長的平臺,組織成立各種功能社團,不斷充實壯大社團組織,發展兒童興趣愛好,開發“第二課堂”。學校要做好服務工作,提供固定活動場所,讓有特長的老師參與社團活動,提供專業指導。
2. 提倡兒童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學校要充分尊重兒童意愿,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文化建設和學生在校生活等方面來創造條件,廣泛采納兒童的建議,征集兒童的方案,參與學校管理,凸顯兒童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兒童享有基本的參與權。
3. 支持兒童參與適宜的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兒童利用節假日時間,以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為主要依托,開展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癬”清除、勸阻不文明行為等公益活動。為家庭困難、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孤寡老人料理家務,體現社會的關懷和社區的溫暖。
(五) 構建家校社共育機制行動。貫徹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等途徑推動家校密切合作,形成家校社共育合力。
1. 推進社區家長學校建設。啟動甌海區家庭教育“百千萬”工程,推動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建設,開設家庭教育優質課程,提升家校社協同教育水平。
2. 推進“家長服務坊”建設。通過家校教育講座、主題沙龍、研討會、論壇等活動,提升家長育兒水平,激勵家長“持證上崗”,建設甌海家長“服務坊”。構建科學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規劃三個學段系列課程內容,以“掌上課堂”的形式,讓面向全區家長的家庭教育培訓從“自由生長”提升為“系統專業”,打造家庭教育“甌海樣板”。
(六) 打造全區域研學高地行動。以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之情,促進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宗旨,打造區域兒童研學高地。
1. 豐富文化實踐活動。依托“中國校園文學獎”“琦君散文獎”“中國寓言文學金駱駝獎”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賽事活動,讓兒童參與其中,體驗文化生活,感受實踐活動帶來的幸福感。
2. 打造精品研學路線。加大第三方研學團隊招引力度和培育力度,利用中共浙南一大會址、中國寓言文學館、區塘河博物館群等特色資源,開發一批育人效果顯著的研學實踐課程,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研學旅行營地和基地,打造3~5條面向本區域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需求,依托三垟濕地、仙巖梅雨潭、澤雅西雁等自然資源,協同相關部門建立兒童友好“自然學?!?,在中小學定期開展“戶外自然實踐”課程和體驗活動,推動兒童創新性、研究性學習走深走實。
(七) 建設全方位兒童安全行動。打造校園安全管控平臺,加強校園安全防范措施,強化校園陽光區建設,以空間友好理念整治校園及周邊環境,服務兒童安全出行,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為打造兒童友好型學校保駕護航。
1. 建成區級安全智控中心。將各校園內外的監控視頻接入智控中心平臺,構建校園全方位智能化信息化防控網絡,落實慢行系統建設。
2. 健全校園門禁制度。學校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規范臨時用工人員聘用程序,嚴把關、用對人,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學習、生活空間。
3. 推進學?!瓣柟鈪^”建設。推進“智安校園”建設,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擴大校園“周邊陽光區”。通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共同推進校園周邊環境建設、資源建設,建立綜合治理防范體系,實現校園周邊200米范圍“陽光區”建設。
(八) 建立不漏人教育體系行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強非戶籍及特殊困難兒童教育保障,“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标P愛每一位兒童,不放棄一名特殊兒童,打造全覆蓋高質量教育體系,創成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1. 建立新居民子女入學積分機制。2022年面向潘橋、仙巖兩個街道開展新市民子女“全員積分入學”試點工作。經試點工作綜合評估后,2023年或將在全區實施新市民子女義務教育全員積分制管理。
2. 完善特殊兒童教育機制。實行全區困難特殊兒童名錄制,各校轄區困難特殊兒童學習責任制。開展特殊兒童分類分齡管理,各街道(鎮)至少一所學校建有資源教室,有經專業培訓的專職或兼職資源教師,深化實施融合教育,穩步提高特殊教育辦學質量,全區殘疾兒童十五年基礎教育入學率超95%。
三、保障措施
(一)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甌海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任組長,相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實行季度例會制度,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分管各科室實行月度(每月5號)報送制度,協調推進重點工作。定期對項目推進和實施情況開展督導評估。
(二) 強化工作落實。實行督考、通報機制,建立完善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工作綜合考核機制,實施評價、獎懲、示范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將兒童友好教育高地行動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整合未來教育窗口學校建設等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兒童友好學校建設。
(三) 加強宣傳交流。開展兒童友好教育高地行動公益宣傳,倡導兒童友好理念,創新宣傳模式,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宣傳兒童友好教育高地行動中的經驗和成效,提高兒童友教育高地行動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借鑒國內外有益做法,加強交流合作,全面提升甌海兒童友好教育高地行動社會影響力。
附件:1. 溫甌教義〔2022〕120號 附件1:2022年甌海區兒童友好城區建設試點學校名單.doc
2. 溫甌教義〔2022〕120號 附件2:甌海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行動工作清單.doc
3. 溫甌教義〔2022〕120號 附件3:2022年甌海區兒童友好教育高地建設任務清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