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id="rbnki"><output id="rbnki"></output></span><optgroup id="rbnki"></optgroup>

    <span id="rbnki"><output id="rbnki"></output></span>

      當前位置:公開目錄
      • 索 引 號:001008003012001/2022-50166
      • 文 號:溫甌政發〔2022〕97號
      • 主題分類:工業、信息產業
      • 發布機構:區府辦
      • 成文日期:2022-07-29
      • 有 效 性:有效
      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和資源要素供給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08-04 11:13 瀏覽人數: 來源:甌海區府辦(外事辦)

      各街道辦事處、澤雅鎮人民政府,區政府直屬各單位,市派駐甌海各工作單位:

      《關于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和資源要素供給改革實施意見》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和資源要素供給改革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見》(浙政發〔2018〕5號)、《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2022年工作要點>及任務清單的通知》(浙畝均辦〔2022〕2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企業綜合評價的實施意見》(溫政發〔2018〕15號)以及溫州市畝均辦《關于印發<溫州市進一步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2022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建設“科教新區、山水甌?!睘槟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聚焦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任務,運用系統觀念系統方法,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精準開展畝均效益綜合評價,促進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強化正向激勵,引導資源要素向優質領域、優質企業集中,進一步增創“市場有效、政府有為、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的體制機制新優勢。

      二、主要目標

      堅持“全覆蓋”化評價,工業主體“應評盡評”;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工業增加值總量繼續保持省市領先,增長率穩步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提高到3.2%以上,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和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年均分別提高4%以上。全面整治提升畝均稅收8萬元以下的低效企業,優質小微企業全部入園,基本實現“園區之外無低效企業”,各類產業平臺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

      三、主要內容

      (一)完善“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機制

      1.評價范圍

      全區范圍內工業企業,不包括電力、給排水、燃氣、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公益性企業。

      2.評價指標

      (1)規模以上企業評價指標:畝均稅收、畝均工業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碳排放強度、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2)規模以下企業評價指標:

      畝均稅收、稅收實際貢獻。

      3.計算方法

      (1)企業得分計算

      企業得分為每項指標數據得分之和。單項指標得分為該指標上年度數據除以基準值乘以權重,最高得分不超過該項權重的1.5倍,最低為零分。其中,工業零排放的企業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指標得7.5分,其他指標為零或者負值及空缺的企業該項得零分。

      (2)指標權重設置

      ①規模以上企業:畝均稅收占33%,畝均工業增加值占23%,全員勞動生產率占18%,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各占8%,碳排放強度、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各占5%。

      ②規模以下企業:

      畝均稅收占70%、稅收實際貢獻占30%。

      (3)指標基準值

      根據省畝均辦《關于印發<2019 年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績效報告>的通知》精神,結合甌海工業經濟發展實際,確定指標基準值如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①規模以上企業:畝均稅收50萬元/畝,畝均工業增加值215萬元/畝,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3.2%,全員勞動生產率20萬元/人·年,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7萬元/噸標煤、碳排放強度375千克/萬元,單位排放工業增加值500萬元/噸。

      ②規模以下企業:畝均稅收30萬元/畝,稅收實際貢獻60萬元。

      4.分類評價

      (1)結果分類

      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工作每年開展一次,按照規上企業和規下企業兩個類別,分行業評出ABCD四類企業。 

      A類——優先發展類。綜合評價得分在行業內排名前25%(含)的規上企業和排名前10%(含)的規下企業。

      B類——提升發展類。綜合評價得分在行業內排名列25-75%(含)的規上企業和排名列10-55%(含)的規下企業。

      C類——幫扶轉型類。綜合評價得分在行業內排名列75-95%(含)的規上企業和排名列55-95%(含)的規下企業。

      D類——倒逼整治類。綜合評價得分在行業內排名后5%的規上企業及排名后5%的規下企業。

      (2)結果修正

      分升檔、加分、保檔、減分、降檔、限檔、否決等七類。

      升檔:①被認定為獨角獸企業;②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企業;③上市公司(包括新三板企業);④市級領軍企業或市級以上創新型領軍企業;⑤企業當年度有承接“QM計劃”人才或省級引才計劃人選的;⑥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培育企業和省隱形冠軍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⑦當年度“小升規”企業;⑧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 ⑨評價年度技改投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⑩鎮街、開發區推薦的規上行業龍頭企業(原則上最高升檔到B類)。以上十類企業,在原評級結果的基礎上提升一檔。

      加分:①建立省級及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重點企業研究院、企業研究院、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創新載體的企業加10分;②省級綠色企業(綠色工廠)加10分;③實施智能制造新模式或試點示范的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及以上首臺(套)產品的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成長科技型企業加10分;④承擔省級以上重點研發項目企業、省科學技術獎主要完成企業加10分;⑤被評定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加5分;被評定為省級及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加10分;⑥年銷售收入3-5億元企業加10分;⑦年銷售收入1-3億元企業加5分;⑧規上企業年稅收總額超1000萬元的,規下企業年稅收總額超200萬元,且高于我區平均水平的,加5分;⑨省級及以上兩化融合試點企業、上云標桿企業加10分;⑩當年度完成股改、上市簽約、上市報輔導、上市報會的企業加10分。以上十類企業可以累計加分,但最高不超過20分。

      保檔:①首次“小升規”企業為B類企業(評為A類的除外),不占用名額比例;②“千人計劃”及相當于該層次人才的創業創新企業評價不低于B類。

      減分、降檔、限檔等三類具體條款參照區畝均辦相關文件予以執行。

      否決:①發生重大安全生產、重大環境責任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未完成年度節能減排、去產能任務,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不達標的企業,以及列入各級政府明確的淘汰計劃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不得列入A類和B類;

      ②對國家規定的鋼鐵、鐵合金、電解鋁、電石、燒堿、水泥、黃磷、鋅冶煉等八個高耗能行業的企業,以及化工、造紙、化纖、印染、制革等行業中被評為C、D類的企業,不得設定升檔;

      ③原規上企業當年退規的,或年度稅收總額低于30萬元的規下企業,均不得列入A類。

      升檔(包括加分后升檔企業)、降檔企業數不占比例,符合多個升檔條件的企業只能選擇一個最高條件執行,符合升檔條件的企業不再享受加分。符合多個降檔條件的企業只降一檔,升檔企業中有符合降檔條件的,只選擇降檔條件執行。具體升檔、加分、保檔、減分、降檔、限檔、否決企業名單,由各鎮街、開發區和相關部門提交到區“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畝均辦)審定,并經公示后確定。

      (3)集團公司與直接控股的子公司可以自愿選擇單獨評價或者全部企業并表統計(即每家公司的各項評價指標數據累加后視同一家企業進行評價)二種形式之一進行評價,并表統計后子公司不占用名額比例。

      (4)對新注冊企業、上年度“個轉企”企業設立一年過渡期;對新供地處于約定建設期的企業設立三年過渡期,如企業的部分用地處于約定建設周期內,評價時核減建設周期內地塊的面積;實施聯合重組沒有超過一年的企業;按政府淘汰落后產能要求而關停轉型的企業。以上四類企業不實施差別化政策,但企業主動申請并經同意可以按照實際評價結果執行。

      (5)對外招商引資項目按產業導向政策實行用地評估機制,可以不參照企業綜合評價結果。

      (6)對新升規未滿1年的企業、應急醫療物資重點生產企業、農產品保供穩價類企業、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新興產業培育類、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殘疾人集中就業企業等,原則上可不評價為D類。

      5.評價程序

      (1)數據匯總。每年4月底前,各鎮街、開發區、職能部門根據綜合評價指標,將企業上一年度數據資料報送至區畝均辦。區畝均辦負責對鎮街、開發區、相關部門提供的各項指標數據進行匯總。

      (2)評價計算。每年5月底前,區畝均辦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完成企業綜合評價計算工作,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復核。

      (3)公示糾偏。每年6月,區畝均辦將復核后的評價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公示,公開征求意見,并實事求是地加以糾錯糾偏。

      (4)終評公布。最終的評價結果需經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審定后,正式發文公布綜合評價結果。區畝均辦將評價結果提供相關職能部門作為要素資源差別化配置、政策支持和行政監管的重要依據。

      (5)執行政策。區畝均辦將綜合評價結果提交相關職能部門予以應用。每年10月起,各職能部門開始執行要素資源差別化政策,執行情況由區畝均辦匯總。

      (二)健全完善要素激勵引導機制

      1.實施差別化獎評政策。優先支持A、B類企業股改上市、并購重組,在政府性評獎評優、試點示范項目申報、重點科技項目攻關、重大創新載體建設、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給予傾斜,D類企業不得享受政府有關財政性獎補政策。深入推進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分類分業遴選畝均效益領跑者并予以表彰。

      2.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嚴格新增工業項目準入制度,實施“標準地”制度,將畝均投資、產出、能耗等標準納入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條件。對A、B類企業,優先保障用地需求,優先安排進入小微企業園區發展,在不低于工業用地最低價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土地出讓底價,并適當下調工業用地出讓競買保證金和合同履約保證金;實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相應減免優惠,鼓勵開展企業“零土地”技改和利用廠區閑置土地或現有廠房,建設或改造為保障性租賃用房,用地及建筑比例可適當提高。對D類企業,禁止進入小微園、不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增加其土地持有成本,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3.實施差別化的用能政策。對A、B類企業,優先保障其錯避峰用電需求;適度提高其年度用電指標。嚴格執行上級有關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政策。對D類企業,在年度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結果公布后次月,比照國家淘汰類工藝或設備標準,實施電價加價政策。在實行有序用電時,C類企業列為預備限電對象,D類企業列為首要限電對象。在核定工業企業年度用能指標時,相應降低C、D類企業年度用能指標。對綜合評價降檔的企業,當年用能指標在其上年核定的基數基礎上下降10%。用氣差別化政策參照差別化用電政策執行。

      4.實施差別化排污政策。優先安排A類企業新增項目排污權指標;適當安排B類企業新增排污權指標;限制安排C類企業新增排污權指標;禁止安排D類企業新增排污權指標。對D類企業,在正常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的基礎上,再執行不低于上浮10%的加價措施。

      5.實施差別化融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A、B類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對其在信用評級、貸款準入、貸款授信、股改上市、債券融資、擔保方式創新、還款方式創新和利率優惠等金融服務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納入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考核。鼓勵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對A、B類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不得為D類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6.實施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和創新載體,強化創新要素保障,實施“甌越英才計劃”,構建人才+項目+平臺“三位一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人才發展機制;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獎勵,完善科技資金管理制度,健全財政科技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

      7.實施動態調整機制。①“小升規”培育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的,評價結果直升一檔,當月即暫緩執行“畝均論英雄”差別化電價政策;②B類以上規上企業(包括當年小升規企業)廠房為租賃的,經該企業書面申請,可以對該廠區共用電表的所有企業參照企業集團在規上企業里進行合并計算,重新定檔,并按照調整后的評價結果執行“畝均論英雄”差別化電價政策。③D類企業畝均稅收及能耗達到高耗低效企業整治提升標準線的,企業提出書面申請,經核實后,可暫緩執行“畝均論英雄”差別化電價政策。

      (三)建立“騰籠換鳥”倒逼轉型機制

      1.加快推進高耗低效企業整治提升。堅持“精密智控”理念,投用畝均五色智控平臺,繼續按照“整治非法、淘汰落后、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堅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轉型提升,開展清單式管理、銷號式整治,通過幫扶提升一批,倒逼規范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實現高耗低效企業提質增效和規范升級。

      2.實施產業空間重構煥新行動。聚焦“存量提升、低效整合、專項整治、產業重塑、空間換地”五個方面,開展工業全域治理,完善工業區塊線保護、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機制,全力推進畝產增效。實施傳統產業重塑計劃,加強小微企業園管理和數字化改造提升,加快推動都市型工業園區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提升,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3.強化企業精細化監管。稅務部門按照規定,加大對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稅收風險企業的監管力度。供電部門要加大對智慧用電的安裝推廣力度,確?!耙槐矶鄳簟逼髽I精準計量。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排污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偷排、漏排、超總量排放的,要予以依法處理。人力社保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情況的檢查,提高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率。

      四、實施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甌海區“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府辦、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區委宣傳部、區考績辦、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住建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區商務局、區統計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區金融工作服務中心、區房屋土地征收服務中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區稅務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溫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服務中心甌海辦證處、區供電分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經信局,區經信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各成員單位和鎮街、開發區要確定一名分管負責人和中層干部作為專項工作負責人和業務負責人,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二)明確工作職責。根據企業綜合評價指標內容與結果應用,進一步明確主要工作職責,差別化政策實施牽頭部門要制訂具體細則,并執行到位。

      區委組織部(人才辦)負責提供“千人計劃”及相當于該層次人才的創業創新企業名單,提供承接“QM計劃”人才或省級引才計劃人選的企業名單。

      區發改局負責提供重大產業化項目企業名單,構建年度單位GDP碳排放與“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

      區經信局牽頭實施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工作,提供經信職能的數據和企業名單,對有關單位提供的企業各項指標數據進行匯總并分類評價,向有關單位提供企業綜合評價結果名單和有關資料,牽頭落實差別化電價、工業用地項目準入管理等政策。

      區科技局負責提供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型企業名單。

      區稅務局負責提供企業相關涉稅數據。區稅務局負責執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差別化稅收政策。

      區人力社保局負責提供發生嚴重拖欠工資等違法失信行為被納入聯合懲戒的企業名單。

      區生態環境分局負責提供企業排放數據,提供環境污染事故和行業整治中需整廠關停的企業名單及環境信用評級為“黑色”的企業名單,牽頭落實排污確權交易政策。

      區應急管理局負責提供有發生一般、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或因安全生產領域失信被納入聯合懲戒對象和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管理的企業名單。

      區市場監管局負責提供每年新注冊企業、“個轉企”企業、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等名單。

      區金融工作服務中心負責提供上市企業和新三板企業、上市簽約企業、上市報輔導企業、上市報會企業名單。

      區房屋土地征收服務中心牽頭負責推廣“標準地”制度。

      溫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服務中心甌海辦證處負責提供工業用地登記數據。

      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負責相關差別化用地政策制定落實工作。

      區供電分局負責提供企業用電量數據,具體抓好差別化電價收繳落實工作。

      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各鎮街、開發區負責提供企業的相關基本信息,填報、核實企業用地面積等相關評價指標數據和資料,形成審核意見上報。

      (三)做好基礎工作。完善企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各鎮街、開發區和各職能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統計、誰負責”的原則,將企業綜合評價有關數據及時上報并錄入到大數據平臺,建立企業綜合評價“糾錯機制”,企業對綜合評價有異議的,可申請要求重新核實或調整,確保綜合評價準確無誤。要切實做好告知、公示等環節的工作,評價結果及時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布,確保企業的知情權。

      (四)加強督查考核。加大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的考核力度,對年度畝均指標同比下降的鎮街和產業平臺,該項工作原則上不列為年度考核優秀單位。實行季度通報制度,各相關部門要落實專人負責改革進度的報送工作,跟蹤督查工作進展情況,保證工作落實到位。推行工作例會制度,及時對改革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進行研究協調。

      (五)強化宣傳引導。加大信息報送力度,積極向上報送各類工作亮點、經驗和動態,爭取上級對我區改革工作關心支持,樹立我區改革工作的特色和品牌。強化正面宣傳引導,做好實施意見和政策措施的解讀說明,廣泛聽取各方面的呼聲,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充分發揮輿論導向和監督作用。要圍繞改革重點和難點,針對不同對象進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大力營造改革的濃厚氛圍,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改革推進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甌海區工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指標說明及行業分類.docx

      《關于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畝均論英雄”和資源要素供給改革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圖解]關于甌海區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1. <span id="rbnki"><output id="rbnki"></output></span><optgroup id="rbnki"></optgroup>

      <span id="rbnki"><output id="rbnki"></output></span>